Saturday, 12 October 2013

马六甲之旅 (12-13/10/2013)


 耗费了将近十小时的车程,经过未曾到达又陌生的州属,森美兰,终于到达了马六甲。这刷新我二十三年以来最远的行程,同时敬佩那些从南方千里迢迢到北方求学的朋友们的毅力。因为,对我而言,长途巴士并不好坐。因为我不是坐巴士的 **

可见周末是个逛鸡场街的好时间。周末逛夜街可以说是帮忙*塞人*。不过,在夜市人挤人就是让人觉得比较有走夜市的*feel*。又在人挤人的情形下买个小食也是种情趣。

鸡场街那里还可以吃到一些新品种的小食,好比新口味的榴莲cendol ,gula melaka cendol .一直以为gula melaka 等于黑糖 的我,看来是一个错误的观点。因为味道有一点不一样。不过,这些新口味的食品也是蛮不错。
Gula Melaka 的Cendol

Nyoya Baba 的 Laksa

鸡场街也成为文化交流的地方。除了当地人拉二胡吹笛子,还有一些外国老在那里吹喇叭,弹吉它.虽说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分子分别在鸡场街各演各的.这就好比以音乐会友。这种现象,为鸡场街增添了文化价值。作为路人甲的我,当然有就有*耳福*啦。
拉二胡和吹笛的老伯伯和一位女士

白天也有人买着一些n-th年前的用品


马六甲古城区也是一个必到的地方。曾经被多个大势力国家占领的过马六甲为当地留下不少的文化遗产。很多博物馆都描述马六甲在1617世纪的占领历史。N-年前的战船也陈列其内。马六甲皇朝的船,只不过区区的两只大炮,接着被武装十多只大炮的portugal 战船拿下马六甲,然后dutch 又增加大炮战船上大炮的数量,取代portugal。最后又被british ,武装着更多大炮,赶走dutch 。这好像暗示着科技进步的国家将会取代科技落后的一方。




形形色色的船,看到了科技和技术上的进步。不进步,就是退步。国家则亡


无论如何,鸡场街还是有一定的文化价值。其价值不仅仅是吃的而已,各类活动也是一直在为“文化”打分。

Thursday, 16 May 2013

金宝之旅~



三天两夜的金宝自助游就这样结束了。感恩这一趟金宝一游可以那么顺利的结束,这还得多谢这几天来两位友人的相助,带我金宝走透透和肯收留我这个流浪汉。感恩绍文和庆祥。

这趟金宝一游,我把它变成一种探索的形式。也就是说,很多地方都是以步行为主,或骑脚车而已。当抵达金宝火车站是,很多德士营业员都会*靓仔,靓妞*称呼你,然后问你要不要搭德士。当然,我没有搭而选择了步行到位于东湖友人的宿舍落脚。耗时大约一小时步行的行程才可以到达。
 前往东湖时也经过不少金宝的老城。当地人称改城为 Old Town. 沿着 Old Town 的小街还是可以看到还保留着英国殖民时的建筑风格。虽然有一些已经装修成为现代化的建筑风格,可是还依然保留着古老的味道。
以下是Old Town 一路上所拍摄的一些画面




建设在金宝的独立塔

英国殖民期的建筑风格,大多数都是保持着古老的风格


途中也有很多家*鸡仔饼*,当然这只其中一家而已。



也有很多工会在这里建立起来

金宝古庙




一旦离开Old Town 的范围,也可以看到一间很大的培元独中。相信已经有百年之久了

培元独中


途中看见一种名字特别的饮料;盆大碗,jus pegaga,喝起来有草的味道,又有点asam boi 酸酸的感觉

盆大碗,jus pegaga

来到前往东湖和西湖的交叉点。

New Town 的一些建筑
看到这个,就代表你站在 New Town的领土啦

金保大酒店

以红砖为主的建筑风格

这一趟我将那里的拉曼大学(UTAR)成为我所设定的旅游胜地。其中就是Dewan Tun Ling
Liong Sik (敦林良实礼堂)。林良实至今是 UTAR的院长,也曾是马华第六任会长.


敦林良实礼堂的外观

从远处看向敦林良实礼堂,显得好像上朝的感觉。



能够与这么漂亮的建筑拍张照,真的没枉走一趟了


里面的设计可以说有风有水。站在里面可以听到小池的水流声,也可以感觉到阵阵的微风。






一点点关于金宝的食物;
一些比较闻名的有

怡保出名的盐煸闷鸡来尝。虽然不是金保特产,不嫌气的话,在金保的鸡和怡保应该差不多



闻名金宝的面包机,认真地,没有两人到四人是很难settle完的~

) 拨开来有很多的鸡肉包在面包~因此称为面包鸡。

在吃的方面,金宝可以说是花样百变。为了吸引顾客,店铺的名字也相当特别。那里有间很可爱的吸引顾客的注意

无无板面~特色:自制的面条。味道也相当不错。上汤也有很多种选择。我与一位朋友选了清汤和干捞板面 ^^

清汤和干捞板面




其中一个金宝特产,鸡仔饼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Friday, 12 April 2013

从 UniMAP 骑向 UUM


踏入第二年的大学生涯时,脚车已经成为我们的代步工具。那么,也不知不觉的骑了一年半载。


在玻璃市大学里,一般学生都是以乘坐巴士为主以便可以达到他们的去向。久而久之, 也感到这样一直的坐巴士也是很沉闷一下的。在我们有脚车的朋友圈当中,骑起来也没有骑到很远罢了。于是,心里便想着,不如将计就计。巴士能到的,我们也能。不过我们不乘踏巴士。我们骑脚车吧。


起初蛮多人觉得单单骑去加央,七公里多的路程有点远。不过,还是有几位好友愿意尝试。一骑去了还得骑回。我们一大清早,两家宿舍的人,三个脚车灯,4个背包,凌晨5点起床,六点开始骑脚车到加央,七点到达,八辆轿车,在加央买了九包椰酱饭,然后又从加央骑回kuala perlis,距离上下士公里。


在加央时的合照



当我们下决心去做一件事时,其实十几公里都还不算什么。


若没有踏出第一步尝试,你永远不知道结果是什么。


说着加央路线试跑成功,一连串的目标也接着来--骑到每一个宿舍区。为了避免在阳光的暴晒下骑, 我们都是选择在很多人正熟睡的时候出发,做一般人不想做的事--运动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Simpang Empat宿舍区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Wang Ulu 宿舍区

话说,早晨的空气非常的清新,也非常凉爽。即便骑了几公里也不觉得热。只是,在那么漆黑的路途中,有时候甚至一辆车都没有,那到还让人感到有点心痒痒。脑海中问着一些"好朋友" 会不会出现。

凌晨的路程虽说给人有点不舒适的感觉。不过,在无人无车的路,可以做一些“特别”的事情~就在从Simpang empat 回来的时候,我们选了一个 ‘BEST SPOT’,干了这个~

少年的疯狂,也只不过如此


骑着骑着接着也骑向曾去过上课的地方~



Dragon Campus


Jejawi Campus


还记得第一个学期时,住在Wang ulu的我们要到 Kuala Perlis 的上课地点都是要经过一条小路才可以到达的。一路上表面上都是马来村。坐在巴士的我们也对这些马来村子也没感什么兴趣。就在我们有次脚车旅程是,我们一路沿着路上骑,发现到原来在一个马来村子里,也可以找到一些华人的居所。平时也没什么留意到这户华人的家。除此以外,那里的也溢出浓浓的1 Malaysia的味道,光看他们的布置都够 1 Malaysia 了。 巴士一直以来都开得很快,这种小节一般上也没放在眼里。

学习放慢生活脚步,可以将小事情、小细节看的更清楚。





从起初的十几公里,我们也想着越骑越远.我们也加了“邻居大学”UUM为我们的目标全程大约46km



前面那道大门就是玻璃市和吉打的交叉点。一旦过了它,就是吉打州了

一路上,我们有美景相伴。只可惜好景不长在。不过,就因为这种短暂的过程才值得我们去珍惜。

在距离 UUM还有大约15Km的路途时日出的美景。

一路上都有凉爽的雾。骑着脚车也没感觉到清凉舒爽




耗时总共4小时,我们到了!!!


结合全部骑脚车的语录:

我们时常活在快速和匆忙的世界里,忘了缓慢的味道。学习放慢生活脚步,可以将小事情、小细节看的更清楚。


距离很远?若没有骑出第一步尝试,你永远不知道结果是什么;你也不知道原来你可以走得很远,很远。

脚车或许不是一个很好的代步工具。未来五十年里也不晓得汽油会不会用尽。希望大家善用资源,减少运用汽油!大家一起响应骑脚车吧! XD